放開那三國2各國羈絆不足點分析解讀,對比可以看到,其實策劃在羈絆這上面下了相當多功夫。整體平衡性非常好。但是嘛……所謂百密一疏,談百密沒有意義,現在我們要談的是這“一疏”。
4個國家都是1條5人羈絆、1條4人、9條3人。這些是每國最重要的羈絆。其余的2人羈絆基本上只是補充,錦上添花。
對比發現,四國的4/5人羈絆質量幾乎一模一樣——唯一例外的是“五子良將”。不得不說策劃真是個重視歷史的好孩子,強行讓張遼一拖四湊出這條垃圾羈絆。(但說點題外話——真要按歷史,其實曹仁才是第一大將,徐晃也不差張遼多少。演義和正史,可以按自己需要挑著來嘛,何必死摳演義。)
由于張遼還沒出,因此這條羈絆的影響現在還看不出來。但策劃明顯是為了給這條垃圾羈絆找平衡,調整了魏國其它的羈絆,這就造成了嚴重后果。
可以再對比一下:蜀吳群三國的3人羈絆中,都有兩條垃圾——3個武將全是10資質,羈絆評分都幾十一百,遠低于平均水準
其中群雄的最爛,連個功能型武將都不包括,沒一個能上場,這兩條羈絆就是完完全全的廢物;
蜀國稍好,其中一條涵蓋了馬謖;
吳國更好點,分別涵蓋大小喬;
但是,無論如何也比不上魏國——魏國的3人羈絆沒有一條垃圾,評分最低165,至少都包括一個12資質。
再縱觀9條3人羈絆——魏國2條400+,2條300+,2條250,2條200,質量上簡直是吊打其余3國。
這些羈絆差別,就進一步影響了各國的戰力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