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提豐專三材料需要什么,所有專精材料一覽。提豐,活躍于薩米的薩卡茲,以獵人自居,對薩米的自然環境和潛在威脅有著充足的知識儲備和應對技巧。現應干員麥哲倫邀請與羅德島進行合作,協助羅德島在薩米及無盡冰原地區的事務。
我們已經聽到過許多由探險隊帶來的薩米故事了,這些故事難免讓人對薩米產生一種偏見,認為薩米是一片落后愚昧、未曾開化的地區,當地原住民一旦見識到現代社會的科技手段,便會如同第一次獲得火種的原始人一般深受震撼;或者,我們會把自然與科技對立起來,認為后者給予我們的是一種能與自然的鬼斧神工相抗衡的力量,而眷戀自然的保守者則會對科技的進步充滿抵觸情緒。
考慮到干員雪絨這一前車之鑒,羅德島在準備迎接新的薩米合作者時,謹慎地設計了一套特殊引導流程。結果,提豐和其他羅德島干員,或者說所有她口中的“南方人”相處時,我們預想中劇烈的文化碰撞和摩擦并沒有出現——比如說,她剛剛就這么逛進來,指著電子檔案記錄里的兩張照片建議我換個位置,然后離開了。
很明顯,這有一部分要歸功于哥倫比亞對薩米的影響。許多泰拉大陸上最尖端的科技已經出現在薩米人的視野里。只不過,哥倫比亞人以旅游和探險為中心的開拓目前只輻射到了薩米南部極少數地區,若不是十分主動地接觸,一個薩米人是不太可能像提豐一樣掌握這些應用經驗的。
當然,提豐也并非什么天賦異稟的“現代文明”學習者。她只是帶著一些好奇心和某種應該廣泛求知的信念,自然地接受了眼前發生的一切,并且套用了自己的現成經驗進行理解。事實上,盡管主動接觸外界者并不常見,但對外界抱有“順其自然地接受”這一態度的薩米人倒是不在少數。哥倫比亞的工程師們經常以為自己給薩米人帶去了光,但薩米人對科技表現出的喜悅可能與撿到好吃的果實等同。
當我們就這一話題詢問提豐的看法時,她只回答“一切皆從自然中生長而來”。
說真的,最好還是聽她的話,要是亂動的話,她會打你的手......挺疼的,我吃過虧了。所以被她反復提醒薩米人對樹木有多崇敬之后,有一個星期我去療養庭院幫忙修剪枝條都膽戰心驚,害怕遇到她。
我怎么只擔心了一個星期?呃,因為一個星期之后我發現她也來療養庭院幫忙了,哈哈。
“這塊小小的南方土壤上,樹只能這么長,你們有這樣的規矩也沒辦法”,她說得確實沒錯......后來我算是理解了,她將自己當成薩米的主人。我們去薩米,她就需要教我們規矩;她自己離開薩米去別的地方做客,就要學習別人的規矩。這就好比在薩米,每個部落的風俗都不太一樣。她大概已經很習慣在這些差異中間生活了。
——一名曾前往薩米執行任務的外勤干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