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率土之濱任何一個小小的細節都影響著成敗,除了搭配合適的陣容外,武將攜帶的戰法也成為玩家需要考慮的問題,攜帶的戰法有順序嗎?順序不同會影響到實際傷害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戰法順序
戰法的發動順序的優先級:
被動戰法→指揮戰法→主動戰法→普通攻擊→追擊戰法。
解析:我們以下面的隊伍作為分析模板。
大營五星龐統:【形兵之極】+【鼎足江東】,轉“重步兵”,學習“守備”“固陣”,謀略加點。
中軍弓諸葛亮:【絕水遏敵】+【重整旗鼓】,轉“弩兵”,學習“地利”“齊射”,謀略加點。
前鋒SP徐庶:【眾謀不懈】+【疾戰】,轉“輕騎兵”,學習“疾行”“亂陣”,謀略加點。
上述蜀之智的戰法類型為:
前鋒SP徐庶:追擊型+指揮型+主動型
中軍弓諸葛亮:指揮型+主動型+指揮型
大營五星龐統:主動型+指揮型+主動型
戰斗開始,徐庶速度>弓諸葛亮速度>五星龐統速度。
準備回合:
SP徐庶會優先釋放【眾謀不懈】;
其次是弓諸葛亮釋放【明其虛實】→【重整旗鼓】;
最后是五星龐統釋放【形兵之極】;
準備回合結束。
正式回合:
1.敵我雙方六個武將中都不存在先手特性的情況下誰速度最快,誰就優先出手。
比如我方蜀之智遇見肉步,SP徐庶不學“疾行”。
在兩個隊伍中,SP徐庶速度最快,SP徐庶優先出手,因為在準備回合【眾謀不懈】已經釋放,所以正式回合會由武將攜帶的主動戰法判斷,順序是:
【疾戰】發動成功的幾率是40%→普攻,不被怯戰,普攻百分百觸發→【破陣強襲】100%發動。如果SP徐庶成功釋放【疾戰】會有兩次普攻,每次普攻之后觸發自帶戰法。
SP徐庶行動結束時會依次判定剩余武將速度最快者出手。
2.存在先手特性的情況下,有先手特性的武將速度最快者優先出手,其次是有先手特性速度慢的行動,最后是沒有先手特性的武將之中速度最快者出手,依次類推,直至六個武將在本回合全部行動結束,然后循環到下個回合,依次循環八個回合。
說明:先手特性優先行動的效果只是在正式回合才能生效,也就是說在準備回合,釋放指揮戰法時,六個武將中誰速度快,誰的指揮戰法就先釋放,和先手特性沒有任何關系。
正因如此,配將時為了能有效防御呂蒙的【白衣渡江】,會給張機、群貂蟬、漢董卓加一定速度。攜帶【避其鋒芒】等同類型戰法的武將在保證謀略屬性的前提下速度也是越快越好。
如張機,群貂蟬攜帶【百戰精兵】,群貂蟬攜帶【速戰兵法】【六守精兵】,漢董卓帶【百戰精兵】都是同樣的道理。
總結:武將兵種特性,武將攜帶戰法,部隊稱號加成分三個過程。
第一階段:準備回合前,典藏戰法判定→同兵種加成→兵種特性加成→稱號加成→被動戰法生效。
第二階段:準備回合,判定速度最快者發動自帶或攜帶的指揮戰法,以此類推。
第三階段:正式回合,優先出手武將攜帶主動戰法→普攻→追擊戰法,此武將行動結束。
接下來判定剩余武將先出手者攜帶戰法。以此類推,直至六個武將全部行動結束,循環下一回合。
以上所述,武將戰法槽攜帶戰法的先后順序在不同類型戰法之間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同類戰法順序
同一武將攜帶同類型戰法,第二、第三戰法槽之間的先后順序,是配將過程中最容易犯錯的點。
1.指揮型戰法,同一武將二、三戰法槽的攜帶戰法順序間的關系,如:
呂蒙【反計之策】+【桃園結義】 和呂蒙【桃園結義】+【反計之策】,效果是一模一樣的,沒什么先后順序。
如【大賞三軍】和【神兵天降】誰放第二或第三戰法槽都是可以的,效果是一樣的。
同類型指揮系防御戰法之間會有沖突,以先后順序生效機制,判定先釋放的戰法有效,第三戰法槽戰法作廢,如下:
二戰法槽【避其鋒芒】,三戰法槽【磐陣善守】;
只生效【避其鋒芒】的效果,【磐陣善守】效果作廢,此機制也是戰法沖突機制。
【白刃】和【方圓】在同隊使用時應注意攜帶【白刃】的武將速度快過攜帶【方圓】的武將,【白刃】前三回合提升防御屬性,以便于【方圓】得到更高加成。
誤點:同樣是指揮系戰法【戰必斷金】和【措手不及】的生效機制是誰在前誰生效。雖然兩個戰法的怯戰回合是錯開的,但是在準備回合當系統判定已經存在怯戰效果時,另一個戰法的怯戰效果會作廢,和哪回合生效無關。
大營攜帶【不攻】和前鋒或中軍攜帶【始計】之間的沖突原則:
哪個武將的速度快生效哪個戰法的加成,另一個作廢。應當是避免大營帶【不攻】時前鋒或中軍帶【始計】,有些兄弟會給中軍某些武將帶【不攻】,此時其效果和【始計】效果目標不一致,不沖突。
2.主動類型戰法,同一武將二、三戰法槽的攜帶順序是有原則的。
如【折戟強攻】,此戰法釋放后會給自己一個減攻擊屬性的有害效果,所以正常情況下會將其攜帶在武將的第三格戰法槽。
如關銀屏:【一騎當千】+【折戟強攻】。
那么【折戟強攻】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放在第二或第三戰法槽是不會受到順序的影響,如下:
關銀屏:【折戟強攻】+【愈戰愈勇】=【愈戰愈勇】+【折戟強攻】。
原因是【愈戰愈勇】是被動戰法,在準備回合之前就已經釋放,攜帶其余被動或指揮戰法也是同等道理。
【勵軍】【鳳儀亭】【全軍突擊】【鼎足江東】等特殊加成效果的戰法,在同一武將攜帶同類型主動輸出戰法時可放置于第二戰法槽。
【極火佐攻】在第二和第三戰法槽之間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因為其附加效果是敵方武將受到下一次主動戰法的傷害提高。一般情況的攜帶順序如下:
第二戰法槽【極火佐攻】+第三戰法槽強力主動輸出戰法。
【絕水遏敵】的先后順序的區別如下:
攜帶此戰法的武將優先行動,給敵軍禁療,在本回合敵軍受到傷害后無法回血。
攜帶此戰法的武將在六人中最后行動發動【絕水遏敵】,給敵軍群體施加禁療效果,本回合結束,下一回合開始武將受到攻擊也是無法回血的。
【道行險阻】和【兼弱攻昧】的順序是【道行險阻】放第二戰法槽,因為其先釋放可降敵方單體防御和謀略屬性,其次發動【兼弱攻昧】可以更好打出傷害。
同為主動戰法之間因不同效果,攜帶順序不受影響。如【安撫軍心】和【落雷】同為主動戰法,但因效果和目標不同,所以攜帶二、三戰法槽之間是不受影響的。
總結:主動類型戰法攜帶的先后順序和戰法本身的附加效果有關,和武將的自帶主動戰法的附加效果有關,如夏侯淵攜帶【一騎當千】和【雄兵破敵】的順序就是【一騎當千】二戰法槽,【雄兵破敵】三戰法槽,這樣【一騎當千】就能得到夏侯淵自帶戰法的加成效果打出更高傷害。
如下:
同樣是沒有任何附加效果的主動戰法,給自帶主動戰法有加成效果的武將攜帶的順序是將傷害更高的戰法攜帶第二個戰法槽以便于得到其加成效果。
3.追擊型戰法的攜帶順序。
物理型追擊戰法特殊要求如下:
【掠敵之利】和其他追擊戰法同時使用時應放在第二戰法槽,優先觸發【掠敵之利】后可以增加自身攻擊屬性,然后觸發其他追擊戰法傷害更高。
【怯心奪志】和【鈍兵挫銳】同時使用時順序不做要求,猶豫和怯戰效果的先后順序不受影響。
【疾擊其后】和【掠敵之利】【怯心奪志】【鈍兵挫銳】等追擊戰法之一同時使用時應將【疾擊其后】放置在第三戰法槽。
原因如下:【疾擊其后】的生效機制是只要攜帶的武將普攻就會觸發,但【疾擊其后】的傷害目標是隨機型的,并不是普攻誰【疾擊其后】就打誰。
比如我馬超帶了【怯心奪志】+【疾擊其后】,馬超普攻武將A,【怯心奪志】觸發后只會對A武將產生傷害。【疾擊其后】觸發,目標隨機型可能是BC武將。
之所以將【疾擊其后】放在第三戰法槽就是為了避免普攻A后【疾擊其后】攻擊目標也是A,直接將A武將重傷,【怯心奪志】觸發,A武將已陣亡,【怯心奪志】失去目標,傷害效果作廢。如果最后觸發【疾擊其后】,即使【怯心奪志】將A重傷,【疾擊其后】的傷害效果還可以選擇BC武將,以達到有效利用戰法的目的。
4.謀略型追擊戰法。
【火積】和【驅逐】之間的附加效果按先后發動生效,后續發動的作廢。避免同時使用。
和其他謀略型追擊戰法使用時可放置第二戰法槽。
總結
戰法釋放的順序,除了受先手效果影響,還同時受到速度、稱號加成、戰法類型等諸多因素影響。這些影響都是戰場上的細節,充分了解細節,才能組出性價比最高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