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產品所涉及的每個類別市場,幾乎都定位高端,然而眾所周知,這些產品并不是所有都采用了最好的原件,也沒有提供比競爭對手好的最高規格硬件。那么,到底為什么蘋果沒有采用每一個最好的組件打造產品呢?
絕大多數發光發亮的技術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創造一些“例外”,特別是硬件上,但蘋果卻沒有。簡單回顧你會發現,蘋果的產品更多的是選擇最佳的組件,不少在市面上都已隨處可見。更有意思的是,這些組件并不是最新最強,從參數上一眼就能看出遠落后于其他競爭對手。關于這些例子,實在是不少。
幾年前,蘋果率先發布了配備5K分辨率Retina屏幕的iMac,競爭優勢方面領先絕大多數臺式機。隨后蘋果將整條電腦產品線都進行了更新,基本每一臺Mac都提供了Retina顯示屏幕,也就除了21.5英寸的低端iMac和MacBook Ari產品線沒有配備。然而,今天Windows陣營絕大多數新品都上了4K和偽4K屏幕。
再來看iPhone產品線,所有的型號都是Retina顯示屏幕,不過分辨率、色彩和清晰度上已經開始落后于三星和LG等競爭對手。iPhone的顯示屏幕今天看起來仍然優秀,但是已經不能再以最好來進行定義了。同樣的情況也適用于iPhone的攝像頭,考慮到這是一臺可以放到口袋里的設備,能夠拍下的照片和視頻已經不錯了,但是比較Android陣營的新旗艦,在成像效果上還是落后了些。
其他的例子比比皆是,Mac Pro或許很快也將歸于此行列,其在設計和工程學上算得上是奇跡,但是今天相比其他花更少錢就能得到更高性能和功能的專業級PC時,卻看起來像是老年人了。再說27英寸的Thunderbolt顯示器,如果不是追求蘋果的設備,同樣的價格更高分辨率和更好性能的顯示屏實在太多了。
另外,無線充電出現在智能手機上已經好幾年時間了,對此蘋果只有些許回應,那就是為Apple Watch提供了無線充電底座,至于其他零部件,蘋果采購來自三星、索尼、LG和其他知名廠商的不少,但這些供應商都拿出了比蘋果更好技術的產品。
總的來說,蘋果的產品并不總是采購最新、最先進、性能最好的組件,但蘋果也并不是沒有這個錢。正因為如此,每當人們討論蘋果的產品,腦海中浮現的大多都是“溢價”。為什么蘋果不那么做呢?
這個問題問得有點直接,而且給不了十分明確答案。為了利潤為了賺錢?這是原因之一,但我們也應該知道,每一臺Mac、iPhone和iPad都定制了各種復雜的組件,大多數都是對零部件廠商現成的進行定制設計完成之后,才開模制造,這又或許是另一個原因。另外,還有的認為,蘋果的路子大體上都是軟件先發展,只有等軟件成熟了,需求增加了才考慮硬件來提升。
就你而言,你認為蘋果為何大多數情況下都沒有采購最好最強的零部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