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用戶反映,運營商營業廳銷售的iPhone6合約機一直處于缺貨狀態,已經持續了三個月之久。記者了解到,隨著運營商營銷費用大幅壓降,此前一直火爆的iPhone合約機銷售已經不再吃香。更有專家表示,受電信業“營改增”的影響,三電信巨頭去年主營收入開始下降。
昨日,記者在多家聯通和電信的營業廳看到,iPhone6和iPhone6 Plus兩款合約機仍處于普遍缺貨狀態,這種狀況已經持續了三個月之久。(去年10月17日,三大運營商正式推出帶套餐的iPhone6合約機。)
缺現貨價格貴過售價
在體育西路一家電信營業廳,工作人員對記者說,新款iPhone6手機一直沒貨,有時會到貨幾臺,但很快就沒有了。記者在體育西橫路一家聯通營業廳看到,僅一款黑色16G容量的iPhone6有少量現貨,但合約價格不菲。而iPhone6在社會化渠道中也同樣缺貨,只有京東、一號店等少數電商銷售國行合約機,而且大多沒有現貨,價格還貴過蘋果售價。
一些預約用戶也因為無法很快拿到手機相當頭痛,一位徐姓消費者說,運營商說是7個工作日之后發貨,實際上兩周都不一定能收到,實在是等不及了,所以不得不托關系從內部渠道去購買裸機,據他所知,多數人只能選擇“排隊等待”。
補貼減少削減銷售費用
iPhone6合約機為什么一直缺貨呢?行內專家向記者介紹,一方面,運營商不想再投入巨額成本去銷售iPhone,因為果粉購買新一代iPhone手機的動力不太會受制于運營商的補貼變化。電信專家項立剛認為,運營商的手機補貼基本上集中在手機新品上,由于在3G時代已經完成對用戶如何使用智能機的教育,因此4G智能手機時代確實沒必要大把灑金繼續進行高額補貼去培育市場,因此補貼會逐步下降是正常的。
另一方面,自從運營商去年6月被納入營改增試點后,業界普遍預測運營商的利潤會受到較大影響。此前,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也因此背負了巨額營銷費用,成本壓力居高不下,估算今年三大運營商的利潤可能會降低15%甚至更多,經營形勢嚴峻。為此,國資委去年就鼓勵運營商積極實施“降本增效”,削減銷售費用。2013年,三大運營商整體銷售費用達2000多億元,如按照降低20%的標準計算,未來三年銷售費用將減少400多億元,受影響最大的就是iPhone手機。
去年8月,中國移動集團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薛濤海稱,隨著公司的營銷費用壓降以及在“營改增”的環境下,公司的營銷方式也有所改變,過去以手機補貼推動公司業務發展、收入增長和客戶增長的方式,將轉為以支費優惠和直接讓利客戶的方式。
他說,要推動4G的發展,一定的手機補貼還是必須的,但直接的補貼一定是趨降的,而在“營改增”下,公司未來會更多以折讓的方式作為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