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高漸離取材自歷史人物高漸離。最為大家熟知的事情大概就是荊軻刺秦之前,于易水擊筑送別荊軻。奈何荊軻刺秦天下皆知,而很多人卻忽略了高漸離這位琴師。
好在動畫《秦時明月》中加入了不少高漸離的戲份,讓這個人物在大家的心中豐滿了起來。墨家第二高手,燕國著名琴師,容顏俊美,氣質憂郁高雅,佩名劍“水寒”,與雪女生死相隨。這一切無不給小高聚集了不少粉絲。
風蕭蕭兮易水寒
說起高漸離,很多人第一反應自然是《史記·刺客列傳》中的記載:“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羽聲忼慨,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刺踏上刺秦之路前的高歌。但不要忘記,高漸離當時在擊筑,荊軻是附和高漸離的音樂而歌。所以在《秦時明月》動漫和游戲中,高漸離的絕招名為“易水寒”也在情理之中。佩劍“水寒”也是在強調這一點。
高山流水
《秦時明月》第三部(諸子百家)中,有一段高漸離與琴師曠修的戲份。曠修托荊軻將曲譜《高山流水》帶給素未謀面的高漸離,而高漸離則不顧秦軍通緝,前去秦國,只為與曠修合奏一曲,為其送別。
《高山流水》在歷史中傳為伯牙所創的古琴曲,而伯牙自鐘子期死后便破琴絕弦,被世人傳為一段佳話。“知音”之意也是由此而來。(伯牙,姓伯,名牙。“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在小說中的杜撰。)《秦時明月》動畫中的這個橋段想必也是在向伯牙子期的故事致敬。而游戲中也自然把琴師高漸離與曠修做了名為“高山流水”的弟子緣。
說到琴師高漸離,細心的小伙伴或許已經發現了一個問題。歷史中記載的高漸離善于擊筑,不是琴啊。其實“筑”是古代一種擊弦樂器,形似琴,有十三弦,弦下有柱。演奏時,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執竹尺擊弦發音。起源于楚地,其聲悲亢而激越,在先秦時廣為流傳。《秦時明月》的動畫中,將筑改為琴更容易被大家接受,而且在常人看來,筑也可以算作琴的一種。
注:古琴曲《高山流水》其實分為《高山》、《流水》兩部。另有古箏曲《高山流水》與此沒有直接關系,僅是恰巧同名。
陽春白雪
最近手游《秦時明月》的玩家之所以在努力收集小高的魂魄,多半都為了可以跟雪女出“陽春白雪”的弟子緣。這個典故出自動畫第三部(諸子百家)講述雪女與高漸離過去的故事中。身為舞者樂師的雪女,與身為琴師劍客的高漸離,自然配得起《陽春白雪》曲高和寡之意。
小高與雪女
《陽春白雪》確有此曲,相傳這是春秋時期晉國的樂師師曠或齊國的劉涓子所作。現存琴譜中的《陽春》和《白雪》是兩首器樂曲,《神奇秘譜》在解題中說:“《陽春》取萬物知春,和風淡蕩之意;《白雪》取凜然清潔,雪竹琳瑯之音。”雪女與小高坎坷后的圓滿故事也算的上與詞曲相吻合。
高漸離之死
最后,終于要告訴大家為什么說高漸離被荊軻更悲壯。世人皆知,荊軻刺秦。可有幾人知道,荊軻之后,高漸離也去刺殺了秦王。
歷史是這樣的:荊軻刺秦失敗,高漸離為躲避通緝隱姓埋名于酒館中。后決定不再隱匿,因善于擊筑,被秦始皇得知了消息。秦王知道高漸離與荊軻的關系,所以熏瞎了高漸離的眼睛,然后令其為自己擊筑演奏。失明的高漸離忍辱負重,日子久了,秦王也就放松了警惕。高漸離便將鉛灌注于筑內,并趁接近秦王演奏的時候,舉筑襲擊秦王。不幸的是,高漸離同樣失敗了,最終被秦王處死。
《秦時明月》中的劇情尚未揭秘小高最后的結局,但是動畫號稱“歷史為骨,藝術為翼”,高漸離能否逃脫歷史上刺秦失敗而死的命運,小高的粉絲多半要捏一把汗了。所以荊軻是悲壯的,高漸離是更悲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