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掌機幾乎被視為高富帥的標配。口袋妖怪、塞爾達傳說、逆轉裁判、火焰紋章、怪物獵人、最終幻想等經典游戲,都為我們的童年帶來了無窮的歡樂。但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性能的不斷提升,掌機已經變得越來越小眾。隨著IOS和安卓平臺上,越來越多高品質手游的出現,掌機游戲的生存空間恐將繼續被擠壓,直至被手游取代。
優勢在擴大,手游形成全面壓制
面對手游和掌游的PK時,掌機玩家往往自認為優勢明顯。但現實是,無論是用戶數量還是市場規模,手游都已全方位壓制了掌游。
在用戶數量上,手游占據絕對優勢。截止2014年11月中旬,僅中國的手機游戲用戶規模便達到了5.04億。反觀掌機,根據IHS iSuppli公司的統計,掌機銷售量在2013年達到頂峰,為3920萬臺,此后將持續下滑。掌游玩家數量減少,手游玩家增加且占絕對優勢,這是不爭的事實。
與日漸沉寂的掌游市場相比,手游市場更是飛速增長。早在2011年,手游便完成了對掌游的逆襲。市場機構App Annie數據現實,2013年三季度,消費者在iOS與Google Play上的游戲合計支出是掌上游戲機設備市場的三倍!
精品在涌現,頂級大師紛紛加盟
手游最為人所詬病的缺點在于游戲性的不足。沒有拿得出手的大作,自然難以說服忠誠的掌游擁躉,但這一現象已逐漸得到了改變。
這種改變,最重要的原因是,許多頂級制作人紛紛轉投手游市場,用自己的創意為手游市場再添一把火。街霸之父岡本吉起、文明之父席德·梅爾、猴島之父提姆·謝弗、最終幻想之父坂口博信等耳熟能詳的大師,都推出了自己的手游作品。
由暗黑I&II制作人Stieg Hedlund(斯蒂格·海德倫德)和GTA之父Dave Jones(戴夫·瓊斯)攜手推出的3D橫版格斗手游時空之刃也備受關注。據悉,這款手游在韓國開啟預約僅48小時,預約玩家便突破了30萬大關。其劇情、畫面、戰斗手感和游戲體驗,都被業界評論家認為不輸掌機大作,超高清畫面更是足以與主機游戲媲美。據悉,這款手游已有網易游戲代理,并將于近期開啟精英測試。
競爭在升級,掌游廠商集體發力
必須承認,在重度核心游戲方面,掌機的確擁有著自己的獨特優勢,濃厚的游戲文化更讓玩家難以舍棄。但隨著手游市場競爭的日益白熱化,不少手游廠商也走上了精品化道路。以前文提到的時空之刃為例,由斯蒂格和戴夫領銜的精英團隊耗時超過3年才研發完成,自然擁有非凡的品質,可以與掌機一較高下。還有智龍迷城、部落沖突、紀念碑谷等游戲,都是叫好又叫座。
面對2016年將達282億美元的手游市場,有多少游戲廠商能夠保持定力不動心?答案恐怕將讓掌機玩家失望——自知名的游戲制作商紛紛將最新作品發布至手游平臺,Square Enix的最終幻想系列和CAPCOM的怪物獵人系列都計劃發布針對手游平臺的新作。EA、育碧、暴雪、世嘉等頂級游戲公司都已經將手游視為新的戰略重心。連最為保守和固執的任天堂,也于3月19日宣布正式進軍手游市場。
性能的落后可以用游戲性替代,用戶的減少可以用游戲文化來彌補,但是當頂級制作人紛紛出逃,游戲廠商紛紛轉戰手游市場,失去了第三方內容支撐的掌機市場,如何繼續堅挺?掌機游戲的精美畫質、動人劇情和刺激打斗,終將被不斷進步的手游趕上并超越,而追求更強游戲體驗的玩家則會傾向于購買主機。
如此看來,掌機游戲終將續衰弱,并走上曲高和寡的路線。然而,總會有一批骨灰級的重度玩家會將之奉為圭臬,并堅守在掌游陣營之中。我們也必將在為之動、偶爾懷舊的同時,體會手機游戲為我們帶來的更為新奇和多元化的游戲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