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征五號遙三火箭順利升空,此時距離上一次的發射已經過去了908天。兩年半的沉寂,兩年半的浴火重生,“胖五”終于不負所望實現了華麗涅槃,成功飛天逐夢,遨游蒼穹!

作為以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的重大科技項目奮斗歷史為背景的游戲,《第九所》再現了科研拓荒者深入荒漠從無到有進行探索的艱苦時光。站在先輩們打下的堅實基礎上,幾十年間,我國航天事業發展迅速。邱小姐今天就跟大家一起來看看這些“肉眼可見”的變化~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我國在航天領域的研究還處于空白階段。因此,你可以在《第九所》里目睹當時的科研現狀——簡陋的實驗室里僅有幾臺舊機器,科技拓荒者們就是依靠少量的手搖計算器、紙和算盤,甚至連發電也要人工。就在這如此艱難的環境下,第一顆原子彈誕生了。
現在,通過自主研發和技術引進,在航天研發中心內的設備早已追上國際水平,設備再也不是讓科研工作者們頭痛的煩惱。


我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衛星發射中心就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第九所》中的航天聯絡站就是以此為原型,研究員們的航天征程也開始于此。
隨后太原、西昌、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相繼成立,現代化航空設施也不斷完善,為祖國永不停息的探空事業提供了更多助力。


航天事業起步階段,諸多實驗都是在基地悄然進行。1970年,“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之時,只有當時身處戈壁發射中心的科研拓荒者們,手持舊式望遠鏡觀察到火箭從點火到深空的全過程。
如今通過電視、網絡直 播,全國人民都可以與科研員一同見證祖國航天事業的每一個偉大時刻。研究員們還記得,在《第九所》最初的一段動畫中,大家就是在電視中了解嫦娥四號發射情況的新聞的嗎?


1970年,一曲東方紅在戈壁荒漠上空高唱,從此宇宙中有了中國航天的話語權。但旅程還沒有結束,我們還有北斗系列衛星、嫦娥探月計劃,未來祖國的探索步伐只會越邁越大。
同樣的,在《第九所》中研究員們只要完成所有的火箭試飛目標,就能解鎖并見證“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除此之外還有“探月工程”等更多的玩法和航天歷程在等著大家去探索。

從不厭其煩的數百次試驗,到一次真正的成功升天,從技術、人才、設備缺失,到實現全人類的首次月背探索,祖國航天技術的進步是一代代航天人無私奉獻的榮譽勛章。
在《第九所》中,研究員們也能和“胖五”的研制團隊一樣,體驗到火箭的組裝、試飛,真實體會每一次成功的喜悅、失敗的不甘。擁有大夢想的“胖五”已經順利完成任務,接下來邱小姐就等著各位研究員的探空喜訊了!
關于第九所
《第九所》以我國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的重大科技項目奮斗歷史為背景,以城建式沙盒建造為游戲模式,講述愛國奉獻、艱苦奮斗的感人故事,讓我國科技先驅們“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精神再次得以展現。謹以本作品致敬所有「共和國科技拓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