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天城號模型
自從天城號上線以來,雖然還不至于說是斗轉星移,但也已經過了幾年時間。因為天城號沒有開放改建,所以這這艘曾經的五炮神艦,也逐漸退出了一線舞臺。
然而!沒錯,從下周起,天城號,開放改建!
同時還會更換更加符合歷史、也更漂亮得多的新模型!
說起來,日本海軍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習慣。就是喜歡火力強大、航速也很快的戰艦。在對馬海戰中,因為戰列艦數量太少,日本人就曾經把裝甲巡洋艦編入主力艦隊。
結果日本人反而發現,好用!
因為航速夠快,在海戰中能夠更方便地搶占優勢陣位,而足夠強大的火力,也能夠給對方戰列艦造成足夠傷害。從這時起,日本人對高速重火力戰艦,就變得極為癡迷了。而日本人從國外訂購的最后一種主力戰艦金剛級,也是當時整個世界最為強大的戰列巡洋艦。
日本人對高速主力艦的癡迷,讓他們在從國外購買先進戰艦時,選擇了金剛級戰列巡洋艦,而不是更常見的戰列艦
接下來嘛,就是八八艦隊的故事了。1919年,日本人終于下定決心,建立一支擁有8艘新式戰列艦和8艘新式戰列巡洋艦的艦隊。而此時,日本人手中的新式主力艦呢,包括4艘金剛級戰列巡洋艦、兩艘扶桑級戰列艦、兩艘伊勢級戰列艦以及兩艘長門級戰列艦。也就是,6艘戰列艦和4艘戰列巡洋艦。
實際上,長門級在誕生之時,其26.7節的最高航速,也已經是戰列艦中的最高水平,接近戰列巡洋艦了
為了不足這個缺額,當務之急,就是開工2艘加賀級戰列艦和4艘天城級戰列巡洋艦。說起來,這六艘主力艦的名字,估計各位都聽說過。戰列艦是加賀、土佐,戰列巡洋艦則是天城、赤城、高雄、愛宕。這六個名字里,加賀和赤城改造成了航空母艦,天城、土佐咱們游戲里已經上線了,高雄和愛宕,后來也被用到了重巡洋艦身上,也在咱們游戲里出得差不多了。
那么,天城級戰列巡洋艦的性能,在當時的世界上,算是個什么水平呢?
答案非常簡單——超一流
先給各位簡單列一些最重要的性能:
5座雙聯裝410毫米艦炮、最大航速30節、12度內傾254毫米主裝甲帶
對比一下當時英美兩國的戰列巡洋艦就好。英國人的胡德號,4座381毫米艦炮,火力完全不及天城,只是305毫米12度內傾的裝甲帶,要好上一截。美國人的列克星敦級,4座406毫米艦炮,看上去火力只是略遜一籌,但裝甲卻只有可憐的178毫米,而且還是垂直裝甲,遠遠遠遠不及天城的水平,唯一的有點是快——33節,確實獨占鰲頭。
列克星敦級雖然對標天城,但如果讓二者面對面,天城級將會占很大優勢
這么對比下來,各位艦長可能已經能夠看出,天城級在開工之時,毫無疑問是當時全世界性能最為平衡,也最為出色的戰列巡洋艦了。
有趣的是,日本人自己也發現了這一點。按照八八艦隊計劃,所有一線戰列艦的艦齡不應超過8年。因此為了替換掉之前的戰列艦,按照計劃,在天城級四艦之后,立刻就要登場的,是四艘紀伊級戰列艦。而有趣的事就是,紀伊級并沒有延續加賀級戰列艦的設計方案,而是直接采用了天城級戰列巡洋艦的方案,直接把主裝甲帶厚度從254毫米改成了280毫米,就用上了!說實話,僅憑這一點,咱們也就能看出天城級的設計方案是有多么成功了。
1920年至1921年,四艘天城級戰列巡洋艦相繼開工。如果能夠按照計劃完工,四艘天城級將組成全世界最為強大的戰列巡洋艦分隊。但到了這時,我們經常誰說的那個老故事又來了。1922年,《華盛頓條約》簽訂,一切主力艦全部停工。天城級戰列巡洋艦就這樣被扼殺在了船臺之上。
不過,故事到這里,還沒有結束。按照條約規定,日本人可以將兩艘停工的主力艦改造為航空母艦。而日本人最初選擇的,也是航速更快的天城號和赤城號。也就是說,如果按照這一計劃,二戰時日本赫赫有名的第一航空戰隊,應是由兩艘天城級航空母艦組成的。而不是一艘加賀級、一艘赤城級。然而,日本人剛剛開始改造這兩艘戰列巡洋艦,關東大地震就來了。天城號直接在船臺上被震了個稀爛,龍骨扭曲,沒有任何修理價值。
照片里最大的那個船臺,就是天城號艦體的所在位置,只不過,已經震壞,沒法再用了
就這樣,原本應屬于天城號的第一航空戰隊旗艦、太平洋戰爭初期最著名航空母艦的位置,就被它的妹妹赤城號給占據了。而二號艦的位置,也就變成了加賀號。天城號,只能委委屈屈地走下了歷史舞臺。就連這個名字,也直到二戰末期,才被用在了一艘云龍級航空母艦上,沒有在戰爭中發揮任何作用。
二戰時的天城號航空母艦,根本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就被擊沉了
就像歷史上一樣,咱們《巔峰戰艦》中的天城號戰列巡洋艦,也已經塵封了許久。
那么下周開放改建之后,天城號能否重新成為游戲中的頂尖戰巡之一呢?
咱們就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