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0日下午,由《香腸派對》菁英賽華麗升級而來的“錦標賽”排位賽正式拉開帷幕。接下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里,33支參賽隊伍將為豐厚獎金和總冠軍的榮譽展開戰斗,第四屆香腸派對錦標賽在等待新王誕生。
進入2022年,《香腸派對》賽事可謂好戲連臺。4月份開賽的“武林大會雙排賽”上,TGG戰隊論劍登頂,力壓群雄。錦標賽開賽前剛剛結束的夏季前哨賽中,QIYA戰隊不負眾望,以總積分158分的成績,將冠軍頭銜和豐厚獎金收入囊中。
從菁英賽到錦標賽,從雙排賽到前哨賽,在經歷五年沉淀后,《香腸派對》賽事體系穩扎穩打,已形成自己獨特的品牌。在連續不斷為玩家提供精彩賽事的饕餮盛宴的同時,《香腸派對》也展示了自己對電競行業生態的新理解,為戰術競技類電競項目拓展了新的想象空間。
豐富多元賽事體系,引爆夏季電競浪潮
2022年,《香腸派對》賽事體系開始走向多元化。
“武林大會雙排賽”是2022年首個官方大型線上杯賽,賽事并非標準四人組隊,而是雙人搭檔參賽。隊伍人數縮減,極大降低了玩家組隊難度。該比賽4月3日開啟,共有128支隊伍參加了這場“武林論劍”。經過一個月角逐,最終由TGG戰隊在5月4日登頂,為比賽畫上圓滿句號。
8月21日結束的夏季前哨賽,則是《香腸派對》官方錦標賽的預備賽事,總獎金20萬元人民幣。本賽事初期一共有128個海選名額,采取雙敗賽制。短短15天內,便有2610支隊伍報名參賽,玩家們的熱情可見一斑。在雙敗賽制的背靠背作戰下一共決出了16支隊伍進入決賽。而在八輪決賽過后,QIYA戰隊連戰連捷從勝者組一路闖進決賽,以無可爭議的表現拿下冠軍。
前哨賽結束后經過短暫休整,本賽季重頭戲——由菁英賽升級而來的《香腸派對》第四屆錦標賽也戰火重燃。33支參賽隊伍將經歷排位賽、突圍賽和決賽三個階段,角逐最后總冠軍。目前16支總決賽戰隊已全部決出,最終決賽將在10月5日拉開序幕,所有關注比賽的玩家將共同見證本屆比賽總冠軍的誕生!
《香腸派對》賽事體系的升級,集中體現在了錦標賽(菁英賽)上。
2019年,首屆《香腸派對》邀請賽(菁英賽)選擇在當年ChinaJoy場館舉行,可謂先聲奪人。2020年,第二屆菁英賽以“歡樂大派對,腸腸神滋味”為主題,總獎金升級到了50萬元。2021年,第三屆菁英賽底氣更足,喊出“派對超新星,燃炸全宇宙”的口號,并首度加入從快手、虎 牙、CC等直播平臺升級的名額,進一步拓寬了玩家參與渠道,使得選拔賽出現更多看點。2022年升級為錦標賽之后,又首度納入“眾籌”獎金模式。除了50萬元的總獎金基礎額度之外,加入了SMC錦標賽·特典銷售分成。這也讓游戲玩家能在游戲中以更直接的方式支持賽事,支持自己喜歡的選手與戰隊。這一政策釋放了電競賽事的獎金潛力,能夠為參賽選手帶來更加豐厚的回報。它既可以激勵選手打出精彩比賽,也讓選手與粉絲之間的關聯更加緊密。
《香腸派對》發行制作人李祎煒曾表示:“《香腸派對》是電競游戲,賽事必定是游戲生態的一環。而《香腸派對》的賽事其實就是做了一場內容,供玩家消費。”這一說法體現了《香腸派對》賽事升級背后的思路。
海選是《香腸派對》賽事的一項重要特色。如武林大會雙排賽,全服段位在top5%以上的玩家即可報名;正式服K/D大于3或大師以上段位即可報名參加錦標賽。海選模式為大量高水平路人玩家提供了參賽機會,也為游戲構建了一個全民參與度極高的賽事體系。而隨機性更強的雙排賽,與競技性更強的四排賽,則迎合了各類細分玩家群體的愛好。
賽季主題與游戲版本的高度結合,是《香腸派對》的又一大特色。2022年暑假的前哨賽,采用了當前《香腸派對》正在使用的恐龍主題,整個前哨賽的視覺包裝,也沿用了恐龍主題的風格。同時,玩家還可以通過包含恐龍元素的渠道與賽事進行各種互動。這也讓玩家可以像游戲一樣,沉浸式享受比賽。而本次第四屆香腸派對錦標賽也與游戲內同步關聯,無論是賽事中心的趣味互動,還是賽事主題通行證“SMC錦標賽·特典”都有一定呼應相通。
五年磨一劍,發行于2017年的《香腸派對》以賽事為平臺,沉淀了大量游戲深度內容和忠誠的玩家群體。而這個暑假期間引發熱潮的賽事體系,正是這種沉淀之后瓜熟蒂落的產物。
《香腸派對》:獨樹一幟的戰術競技游戲
自2017年以來,無論是端游市場還是手游市場,“戰術競技”都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游戲品類。如何在這個內卷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是每一個產品都要面對的考題。
五年打磨中,《香腸派對》的策略就是差異化,通過特色元素讓自己與其他競品區隔開來。
首先是視聽呈現。《香腸派對》在全民化審美與硬核的游戲模式之間,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平衡感。
“生存、競技、戰術”的核心玩法仍在,但《香腸派對》創造性的使用了詼諧搞怪的視聽設計。與真實世界大相徑庭的宇宙觀,大大消解了強對抗所帶來的情緒壓迫。使玩家在游戲過程中既可以享受到操作競技的暢爽,又能享受到游戲內容的快樂。
其次是賽事體系,在形態多元化與競技的重度化之間,也找到了平衡。賽事的視聽包裝與游戲版本高度結合,將游戲給玩家帶來的娛樂性投射到賽事之中。同時在操作競技上,引入特色的道具系統。例如,可以通過「傳送膠囊」將角色傳到半空,可以使用鉤索上演輕功“草上飛”,可以使用“二段跳”,甚至可以騎上飛龍噴火。這些違反真實世界物理原理的設定,與《香腸派對》消解真實世界觀感的邏輯一脈相承。同時它也讓比賽中的對抗動作超越現實,有利于選手們在比賽中打出精彩的操作。最終,賽事既成為高端職業玩家的操作視覺盛宴,也成為了大眾玩家享受游戲的內容消費點。
在選手天馬行空的操作背后,《香腸派對》賽事也積累了深厚的沉淀。對高水平玩家來說,賽事是實現夢想的平臺,而《香腸派對》賽事的開放性、包容性也盡可能多地給到了普通玩家實現夢想的機會。128支隊伍參加的夏季前哨賽,每一輪次都進行的非常殘酷。大浪淘沙之后,QIYA、MH、CQS等大批“草根”戰隊脫穎而出,而ZGF.黃楊扁擔、NFS.田杰、4AS.功名(現Myths.功名)等一批“頂流選手”也保持狀態穩定發揮。他們的比賽無論是觀賽熱度,還是競猜熱情,都遠高于其他人。為了進一步增加選手與粉絲之間的情感聯系,《香腸派對》還推行了官方“造星計劃”,以更專業的方式展示選手內心,向粉絲輸出正向的價值觀。第四屆錦標賽之前,官方還特地制作海報,帶領社區的玩家們共同回顧了三年菁英賽中曾經留下名場面的傳奇選手ZGF.黃楊扁擔、ALL.阿貍貍等人。
從賽事建設的路線圖來看,《香腸派對》并不冒進。在前期的沉淀階段,《香腸派對》并沒有拔苗助長地將參賽者定義為職業選手,而是更愿意將參賽者理解為玩家、主播、KOL。他們參加的也不是職業賽事,而是一場嘉年華。他們首先是游戲社區的一份子,然后再是比賽的參與者。
在此思想指導下,《香腸派對》根據當前游戲內容和生態布局,有節奏地部署和規劃賽事體系,夯實基礎,穩步升級。隨著賽事參與者的日漸成長,電競俱樂部、選手與俱樂部人員正在日趨成熟。經過時間的打磨后,或許《香腸派對》賽事體系會呈現出新的方向與面貌。
電競入亞帶來新機遇,《香腸派對》恰逢其會
2023年,第19屆亞運會將于杭州舉行,電競首次成為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進入體育盛會后,電競進入了新的發展維度。從體育化的角度看,電競游戲除了追求經濟價值,也要承擔社會責任,為用戶提供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游戲產品。
和其他戰術競技類游戲相比,《香腸派對》的游戲審美、操作設定消解了血腥暴力的成分,游戲適齡性大大提高,更加符合體育化之后的電競價值觀。另一方面,《香腸派對》的賽事體系與游戲版本深度結合,致力于讓所有用戶以健康輕快的方式享受電競。這與亞運時代電競的全民化思路也相當契合。
作為全亞洲最高級別體育盛會,亞運會牽手電競,背后蘊藏著一股全民電競的推動力。《香腸派對》若能利用好這個機遇,進一步雕琢自己的全民特色,進而收獲一批潛在用戶人群,將為戰術競技類電競項目拓展新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