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英雄有打野的能力不代表他應該去打野,但路人局里好像大家都沒有這個概念。 看一下小狗,德魯伊,軍團,先知這些英雄的分路數據就知道了,這些英雄明明是當之無愧的線霸,但相當一部分玩家會拿他們去打野(先知軍團的打野場次超過總場次的50%)。在高端局或是職業比賽中,打野更偏向是一個線上混不下去的無奈之舉,或是整個隊伍犧牲前中期給特定英雄拉扯空間的戰略決定,比如說比賽里出現的謎團這種高效率打野。
路人局里選打野的理由
1. 不知道選啥,也不想輔助
2. 對自己對線能力不自信
3. 比較緊張,想放松一下
4. 路人局里對面不太會針對打野
第四條理由其實還是蠻充分的。打野本質上是一個偏貪的行為,如果對面不針對的話,有打野的一方能夠從地圖中獲取更多的資源,所以到是把行動權交給了對面 -- 對面要不就抓住這個機會給自己擴大優勢,要不自己就會在經濟上落后。
打野的機會成本在于隊伍里會少一個輔助(或是一個輔助都沒有)。不過路人局里有一些因素會讓這個成本不那么的昂貴,首先,路人局里很少會看出打野陣容的缺陷,并從線上進行突破,偶爾是會有人點出一個賞金或者隱刺來騷擾敵方野區,但是隊伍整體很少會刻意地去選線上強勢英雄在前期壓線。
其次就是在路人局里,由于大家犯得失誤都會比較多,所以單個失誤的后果不像職業比賽里那么嚴重。線上崩盤在高端局里可能就是直接GG,而在低端局里卻總有翻盤機會。所以就算線上被打得很慘,當你單機出山時,是有機會帶領隊伍走向勝利的。
軍團分路數據
線上崩了沒事,等我拯救世界
對線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你的每個正補反補,騷擾和失誤都可能為之后整個游戲走向埋下伏筆。這也是為什么打野那么吸引人的原因,因為你總能補得到最后一刀,而且只要記住特定路線就熟能生巧了。
但當你在歡快地單機時,你的隊友的負擔卻更重了。雖然打野可以給對面帶來經濟壓力,但也會讓你的隊友在缺少一人的情況下對線。你在用線上崩盤的風險換取前期的經濟收益,這對于大部分英雄來說,這都是一筆風險中收益的買賣。當然,如果你的隊伍在少一人的情況下還能打得風聲水起,那你打野問題也不大,但是在這情況下,選擇打野也只是錦上添花,而不是一個可靠穩定的選擇。
放任對線期崩盤,然后自己出山拯救世界是一個非常理想化的戰略,也是一個站不住腳的自私理由。你在要求你的隊友為了大局撐住前期,自己卻可以在崩到沒法玩的時候怪隊友,抱怨“要是線上不那么崩,等我到6 / 打出跳刀就能帶節奏了”,自己卻沒意識到選了打野才是崩盤的根源。
如果一定打野,那請活躍起來
盡管打野有著諸多的壞處,但現實情況是大家還是會去選打野。如果你決定要選打野了,那么請你繼續注意地圖上的動向,這的確涉及到一心多用,不過考慮到打野時你也只在平A,這應該不算太難。尤其是在玩先知這種前期可以全圖飛支援的英雄,一定要看緊小地圖,把自己當做隊伍里的人肉眼,要有擊殺意識,明白何時何地出現在什么方位能給線上帶來幫助。打野給對面的心理壓力就是你的對手會一直在想你在哪里,這也是為什么小鹿和陳這種開局就能全圖GANK的英雄能把對面心態打崩。
打野在特定情況下有自身的意義,但絕不應該成為一個常態,如果玩家能夠真正的了解打野的意義和時機而不是默認自己為打野位,那會對提高水平非常有幫助。所以希望大家能走出野區這個舒適圈,勇敢地走向線上,并且學會如何輔助,就算剛開始被打到意識模糊…..
國外網友評論:
mom won't let me play dota:如果我沒記錯的話,7.0已經削了野區經濟和經驗了。但好像這并沒有改變大家對打野這個角色的看法。選打野的玩家一般情況下是沒有隊伍的利益放在心上的,更別提有些英雄根本沒法1級打野。打野與否和技術的確有關,因為一些玩家是因為線上能力不強或是不想輔助才去打野,但我真心覺得不管你打了幾百把軍團打野,你的DOTA水平是得不到提升的,因為打野不涉及到正反補,消耗,插眼或是選人這些基本元素。選打野也不是因為毒瘤或是魚塘環境問題,而是因為這些玩家看的過于淺顯(我覺得可以稱為魚塘思維)
SirFalcon: 打野沒那么不堪,在2000到4000分段里打野勝率有75%呢。
Bobby Corwen:打野那么流行全是LOL的鍋,所有LOL能接的鍋我都能甩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