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4 20:51:00來源:新浪科技編輯:Mufasa
出海已成為國內視頻平臺在本土市場外的另一個業務重心。
近日,愛奇藝宣布與馬來西亞媒體品牌Astro達成戰略合作,將在其國際娛樂服務(iQIYI App)全球化運營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市場環境和用戶需求,展開更多匹配當地的本土化運營與營銷活動。
愛奇藝的出海方式是“技術+內容”,創始人兼CEO龔宇將其形容為“帶著嫁妝輸出中國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愛奇藝會員及海外業務部總裁楊向華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訪時表示,內容之外,愛奇藝的平臺技術是很多東南亞運營商、電視臺與視頻平臺眼中的巨大優勢,“是他們很想要又不可得的”。
而今年上半年,騰訊視頻在泰國推出視頻流媒體服務We TV,《陳情令》開播后也在泰國掀起了追劇熱潮。騰訊公司首席運營官任宇昕透露,接下來計劃登陸越南、印度、馬來西亞等市場。
從單純的內容出海到平臺驅動,視頻平臺的出海策略正在逐漸發生變化,但目的只有一個——它們需要增量,也必須找到新的發展機會。
紛紛瞄準東南亞
愛奇藝的出海策略是在年初制定下來的。
楊向華告訴新浪科技,這一年里,他走訪了東南亞的很多運營商、電視臺和視頻平臺,交流中發現,它們對技術存在強烈的需求。愛奇藝在內容生產相關的環節上都有相應的技術配置:評估選角、智能剪輯、人工智能客服、識別翻譯......楊向華一一做了介紹,“講完了,他們都很震撼”。
除了技術需求,文化相近也是東南亞成為視頻平臺出海第一站的主要原因。盡管中文內容的影響力在逐年上升,但“走出去”對視頻平臺而言依然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首先要面對的就是文化差異帶來的水土不服。
而東南亞位于亞洲東南部,與中國鄰近,6億多人口中互聯網用戶近半,人均年齡低于30歲,人口紅利巨大。此外,東南亞華裔人口占比較高,視頻行業也尚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機遇更多。
楊向華解釋,愛奇藝選擇東南亞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文化相近,中國文化在當地具備一定影響力,用戶更感興趣;二是地域靠近,提供了良好的地理位置基礎;三是對手即歐美文化內容產品相對薄弱。“我們選擇在自身較強、對手相對弱的地方先開展業務,田忌賽馬。歐美市場很難打,我覺得現在為時尚早,我們需要一些耐性,需要一些時機。”
至于運營方向,愛奇藝的路徑是先復制國內成功的經驗,再探索差異化方式,原創內容會以本地團隊為主,但起步階段的體量不會太大,盡管楊向華調侃在當地拍一部自制劇的成本只需要國內投入的百分之二三十,他還是認為“需要慢慢發展”。
下沉出海一把抓
視頻平臺的虧損已經成為一種常態,而與這一常態并存的是即將到頂的流量天花板。
愛奇藝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會員規模達1.06億,但會員增速正在放緩,會員數量同樣破億的騰訊視頻也面臨著盤子逐漸縮小的問題。在一二線城市互聯網用戶趨于飽和的情況下,視頻平臺開辟了兩條路——“沉下來”和“走出去”。
“沉下來”指的是下沉市場。愛奇藝八成以上的會員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將是巨大的開拓空間,但也是難以突破的圍城。楊向華此前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訪時坦言,與一二線城市相比,三四線城市用戶在付費習慣和產品理解上都存在明顯差異,付費意識還有待培養。在這樣的背景下,以與電商、音頻平臺的組合會員形式推進成為了一種捷徑。當然,與手機廠商合作也是解決用戶觸達的手段之一,優酷就與華為視頻合作,不僅實現平臺賬號雙向打通,還在簽約機型內預裝App。
“走出去”自然就是出海。盡管楊向華稱愛奇藝不存在出海的緊迫性和必要性,更多地看到的是機會和趨勢,類似“占坑”,不可否認的是,全球市場是增量的重要來源。楊向華強調,第一階段的目標是用戶增長和使用時長,其次是商業變現。目前,會員營收是愛奇藝整體營收結構中比重最大的一部分,貢獻過半。會員是一切的基礎,有了會員才能撐起“蘋果園”生態,有了會員才有創新業務講故事的時間。
如果下沉是和國內同行在存量市場比拼,出海就是和國際對手在全球舞臺競爭。Netflix、Disney+、HBO Max......越來越多的巨頭將目光投向了亞洲市場。下沉出海兩手抓,都不是簡單的較量,要拿下新的增量,包括愛奇藝在內的國內視頻平臺,必須堅持布局。或許就像楊向華說的,現在才剛剛開球,“真的做到成功出海,所謂進入下半場,估計要幾十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