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制造并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 本帝 國主義侵華的開端。"九一八事變"的爆發,是中國人民率先以武裝斗爭反對日本法 西 斯侵略的起點,也是打響了世界反法 西 斯戰爭的第一槍。
柳條湖位于沈陽內城以北2.5公里處,在沈陽站與文官屯站之間,關東軍之所以選擇這個地方作為爆破地點,其原因有兩點:一是這里較為偏僻,便于行事;二是距東北軍北大營較近,便于誣陷為中國軍隊破壞,其更是有利于攻擊。
九 • 一八事變
時間:1931年9月18日
地點:中國﹒沈陽
事件經過:
1931年9月18日夜22時20分左右,日本關東軍鐵路守備隊的一個小分隊以巡視鐵路為名,在離東北軍駐地北大營800米處的柳條湖南滿鐵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藥,一聲巨響,炸毀了小段鐵路。并將3具身穿東北軍士兵服裝的中國人尸體放在現場,作為東北軍破壞鐵路的證據,誣稱中國軍隊破壞鐵路并襲擊日守備隊;
爆炸同時,待在鐵路爆破點以北約四公里的川島中隊長,立即率兵南下,開始襲擊北大營。同時,駐扎中方北大營和沈陽城的日軍兵分南北兩路,向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進攻。南軍為平田幸弘指揮關東軍第2師步兵第2旅第29團,北軍為島本正一指揮的鐵路守備隊第2營。
當時,北大營駐守的東北軍第七旅毫無防備,被打得措手不及。而事前張學良曾訓令東北軍不得抵抗,駐守部隊并未做出激烈反擊。第七旅三個團中有兩個團按指示撤走,只有王鐵漢的620團未及時接到撤退命令,被迫自衛抵抗,最后突圍撤走。
九一八事變后,由于張學良一再堅持“不抵抗”,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日軍開始大規模入侵東北地區,各地民眾及駐軍紛紛奮起抵抗,較著名的有如國民**黑龍江代省**馬占山將軍率領的江橋抗戰(1931年11月3日~19日)。惜由于各自為政,遭到日軍一一肅清,東北三省遂于民國二十一年初全部淪陷。
“勿忘國恥”,這應該是防空警報響起印在所有人心里的四個字,“9.18”,是中華民族覺醒日,也是中國人民**戰爭的起點,經過長達14年不屈不饒的頑強抗戰,中華民族最終贏得了抗擊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勝利
“九一八事件”已經過去85周年,歷史無法改變,但是我們不能讓悲劇重演。牢記歷史,勿忘國恥。9月18日——9月20日23:59,關注《巔峰戰艦》微信公眾號"巔峰戰艦”回復關鍵詞“九一八”或點擊菜單欄:“禮包福利”——“九一八禮包”即可領取九一八專屬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