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在今年的LPL春季賽結束之后,再度被出售。在LOL職業圈,最快的圈錢手法不是WE的賣包,不是一些戰隊的賣選手,而是:賣戰隊。因此眼光獨到的QG老板再度將戰隊出售。
LOL這款游戲衍生了很多行業,最著名的還是職業圈。
在之前有很多人爆料LPL就是燒錢,五五開也曾在直播中透露:LPL的俱樂部其實除了EDG和WE以外幾乎沒有賺錢的俱樂部。而根據他的估算,玩轉LPL的一個俱樂部如果只是最低目標保級那么1千萬打底。那么如此高成本的投入LPL的戰隊,他們如何盈利呢?
接下來,五五開在盈利模式上一針見血的指出:LPL沒有盈利模式,因為除了賣戰隊的老板,幾乎沒有人獲利。這也是為什么,他所說LPL只有運營嚴謹的EDG和WE勉強保持不虧損。
但是,QG老板卻始終在盈利。他的盈利方式就是最單純的買賣戰隊。或許,有人說QG的成功是歸功于老板的獨到眼光,他挖掘出Doinb和SWIFT這樣的天才韓援。可是事實的真像卻并非如此。
首先是LPL選手價格和韓援價格不一樣。LPL選手越老就表示潛力越小,除了諾言等個別例外,大多數就越不值錢;而潛力小將值得培養,稍露鋒芒就身價倍增。而韓援因為越老名氣越大,反而更加值錢,反而是潛力小將,因為人數眾多,價格就如同白菜。
而,QG買入了諸如愛射嘉怡,天災末日這類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實力派老將。他們可能未來不會有太大的進步,所以頂級戰隊不會問津。但是征戰LSPL他們的經驗就是QG成功的財富。一個有穩定水準的老將,永遠比有極高上限但是發揮不穩定的年輕選手要在LSPL吃香的多。君不見,近年來的戰隊,都是因為有老將率領才取得驕人的戰績:EDE.QG,DAN,SNG莫不是如此。而年輕的YM縱然天才選手層出不窮,在常規賽叱咤風云,卻屢屢倒在晉級的關口。
因此買入上限已定,物美價廉的國產老將穩定軍心,并且在天才選手方面則挖掘有天賦,名氣不顯的韓援。花小錢,辦大事。正是秉承這個策略,QG已經盈利了兩次:第一次賣給了新百倫,也就是現在的NB,第二次則賣給JD。因為Doinb已經在微博發出QG將要改名了。
從商業的角度考慮,QG老板做法實在是精妙,用最小的投資取得了最大的回報,堪稱完美。但是,LPL是職業圈,應該有最起碼的夢想。因為即便是在商業化最高的NBA,也極少聽說賣戰隊的事情。
如果每個投資戰隊的老板都是想要甩賣LPL資格以求獲利,那么職業圈變成什么樣呢?我們看LPL出現的兩次賣戰隊事件就能清晰的了解了:皇族動蕩之后,LPL再無亞冠;QG動蕩之后,再無常規賽之勇。商品化的注入,導致了職業圈的浮躁。不再是像上古時期的向前看,而是向錢看。
LCK之所以強盛,首先是因為他們的俱樂部老板本身不差錢,SKT本身就是韓國最大的通訊公司。他們是沉下心把電競當做事業經營,而不是把SKT這個名字當做商品去販賣。
將職業選手的職業道路以金錢化計量,將LPL職業資格的榮耀當做商品。那么,未來還有什么可以值得期待的事情呢?
殺雞取卵,莫過如斯。
但愿,LPL在改制之后少一點喧囂的浮華,多一些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