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OWPS守望先鋒S1的數(shù)據(jù)為依據(jù),模擬了OWPS S2常規(guī)賽中各地圖類型的占比,并得到了兩個結論,最后附上了一點自己的想法。本來模擬之前我以為控制圖出場會得到減少,然而結果啪啪啪打了我的臉,生疼生疼。
數(shù)據(jù)
(1)OWPS S1后半程各類型地圖占比(控制24/73,占點18/73,復合11/73,推車20/73)
(2)OWPS S1常規(guī)賽中2:0頻率為(27場 / 45場)=0.6
數(shù)據(jù)來源參考我之前做的統(tǒng)計帖[1] [ 簡單的統(tǒng)計,對比OWPS春季賽和APEX S3的地圖使用情況]
假設
(1) OWPS S2常規(guī)賽中每種地圖選擇的概率等于數(shù)據(jù)(1)中的頻率
(2) OWPS S2常規(guī)賽中2:0的概率等于數(shù)據(jù)(2)中的頻率(當然,實驗還做了不同頻率下的模擬)
說明
(1) 不使用整個賽季的地圖占比數(shù)據(jù)而選擇后半程的數(shù)據(jù)是因為OWPS S1的地圖偏好在前后半程中本身發(fā)生了變化,控制圖45%到33%,占點圖15%到25%,詳見[1]。而且后半程樣本達到73個能夠體現(xiàn)出統(tǒng)計學特征。(后半程包括從常規(guī)賽第六周開始直到結束的比賽)
(2) 模擬中2:0結束比賽的概率定為和上賽季常規(guī)賽相同的0.6(意外的很多),是相信聯(lián)賽中的強弱對比不會有明顯變化,實際情況肯定會有偏差(估計不會偏差很大,不過還是做了不同2:0概率下的模擬)。
算法
第一張地圖固定為控制圖。之后地圖類型不重復并按照假設1的概率選擇下一張地圖。比賽有60%概率不使用第三張地圖(假設2)。計算整個賽季的不同地圖類型使用頻率。重復10000次實驗計算平均頻率。模擬結果和分析
(1)可以看到,相比于OWPS S1后半程,OWPS S2常規(guī)賽中控制圖之外三個類型的地圖占比都有所下降。控制圖占比從33%大幅上升至42%(雖然仍小于OWPS S1前半程的45%,詳見[1])。推車圖從27%下降至23%,占點圖從25%下降至21%,復合圖從15%下降至14%。
(2)控制+占點圖的比率從58%提高到了63%甚至超過OWPS S1前半賽季的60%!(詳見[1]),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有可能會加重地圖池偏科問題。
(3)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計算除去控制圖之后其它類型地圖的占比,占點圖,復合圖,推車圖分別從37% 22% 41%變?yōu)榱?6% 24% 40%,也就是說控制圖之外地圖在選擇上更趨于均一。從這個角度來看,新賽制減輕了控制圖以外地圖類型的偏科問題。
(4)不同2:0頻率下除了控制圖占比會隨頻率上升之外,另外三種地圖類型頻率變化的趨勢和幅度都比較一致。
結論
(1) 比賽中控制圖的出場率實際上只取決于BO3中2:0的頻率而與其它參數(shù)無關,想要少看控制圖只能指望雙方爭氣一點多打出1:2,2:1這樣的比分來。(控制圖BO5真帶感)
(2)雖然新賽制會導致地圖選擇更加偏向于控制圖,但同時也會使得另外三種類型的地圖在使用次數(shù)上更加平均
比較主觀的看法
(1) 雖然使用了假設1,但實際上環(huán)境是會變化的,比如前半賽季比較少見的占點圖(11次)在后半賽季得到了大量的出場機會(18次)。而不能選擇同類型地圖這一點實際上能夠在主觀上促使各個隊伍進一步研究每張地圖,這樣就加深了整個OWPS聯(lián)賽對于地圖的理解,這一點是程序所不能體現(xiàn)的。雖然代價是控制圖地獄……
(2) 一個擔憂,第一張地圖中落敗的隊伍(或者說實力更弱的隊伍)很可能會選擇占點圖作為下一張圖以求扳平比分。而實力更強的一方會傾向于選擇長距離的推車圖來謀求擴大優(yōu)勢。因為多交戰(zhàn)點的地圖爆冷的機會小(最近的決賽里就連kdp也沒能從lh手中拿到推車/復合圖的哪怕一個小分)而占點圖更有機會翻盤。這么來看復合圖就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交戰(zhàn)點多但是又不如純推車圖,這可能會使得復合圖的出場率繼續(xù)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長期下來這會成為一個頑疾。
(3) 個人還是更喜歡世界杯的BO4賽制,每場比賽能穩(wěn)定在90分鐘左右至少每個類型的圖都能出場,觀賞性也不錯,因為控制圖不是OWPS的BO5而是BO3,終于不是控制地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