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關于英雄聯盟2019全球總局賽的賽事新聞報道,這次我們一起來談談關于外卡戰隊和主流賽區戰隊的差距和區別。其實很多玩家還是非常喜歡外卡戰隊打比賽的,因為在他們的比賽中可以看到很多不可思議的東西,比如以前的火男輔助,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S9入圍賽小組賽的比賽戰罷,12支隊伍決出8名出線者,剩下4支隊伍無奈折戟歸家。四天的比賽下來出現了不少爆冷局,但入圍賽的劇本走向仍是偏重主流賽區隊伍,小組賽的頭名還是他們。雖然我們能明顯的感受到主流賽區和外卡賽區的差距在不斷縮小,可兩者之間仍然有一道門,外卡賽區的隊伍只能偶爾探頭進去,卻始終無法真正進入。
S9研究報告:外卡戰隊和主流賽區隊伍之間到底差了什么?
兩年之前,如果一支外卡隊伍意外戰勝主流賽區隊伍,那么劇情大概率是亂拳打死老師傅。那個時候外卡賽區和主流賽區之間的競技水平差距過大,選手個人能力也差了很多檔。這些差距是全方面的,不是某一兩個點,所以沒有什么分析的必要,弱者想戰勝強者一定不能走尋常路。但是兩年之后的現在,外卡賽區隊伍和主流賽區隊伍的某些差距在縮小。
明顯縮小的部分就是選手個人能力和前期游戲節奏。兩年之前主流賽區隊伍打外卡隊伍大多像”打人機“,但現在情況變了,強如DWG也會在前期頻繁劣勢,更不要說其他主流賽區隊伍。在個人操作和對線方面,除了明星選手外,外卡選手的整體水平已經和部分主流賽區選手接近,甚至很多外卡賽區的明星選手能稍占上峰。現在主流賽區隊伍已經打不了”人機“了!
可外卡賽區的天皇巨星們依然沒有打敗主流賽區的三號種子,差了什么呢?
就差在了游戲基本功!
游戲在15分鐘之前,一支隊伍的視野、轉線、運營和團隊協作等能力還沒有全部體現,所以外卡隊伍有時可以從gank節奏上打出優勢。但是游戲一旦到達20分鐘之后,外卡賽區隊伍在以上那些能力上就顯得不足,他們處理優勢局的經驗不夠,劣勢局資源互換或資源止損的能力也不夠,視野攻防也不太成熟,而最關鍵的運營能力和主流賽區相差太多!這就是游戲基本功之間的差距,而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運營能力,運營能力該成為很多隊伍衡量標準。這也是為什么DWG前期送四個人頭居然還能翻盤,根本上是運營能力的差距。
那是什么造成了這種差距呢?為什么兩年的發展卻沒有顯著彌補這種差距呢?解決辦法又是什么呢?
差距形成的原因是不同地區對于LOL的重視和投入程度不同,也和聯賽發展的快慢以及聯賽本身的體量有關,還有就是不同地區對于LOL的態度,把這些東西套入LPL、LCK、LCS北美和LEC歐洲聯賽的發展,你就會看得清清楚楚。差距是存在的,但這種差距很難快速縮小,一方面是主流賽區的游戲理念也在進步,另一方面是外卡賽區的競技強度不會使得”運營“的玩法在他們的比賽中產生重要作用,”運營“也不會在他們的聯賽內自己生根發芽,沒有足夠的觸發條件。
外卡賽區近些年一直在引進主流賽區的選手,而且主要就是LCK韓國賽區的選手,這些選手不一定是當紅的LCK明星選手,更多的是已有”退休“之意的人。外卡賽區無非是想從這些外援身上學習游戲經驗,但最快最好的方法并不是引進選手,而是引進教練團隊。LPL當年也有一段瘋狂引入外援的過程,但后來卻更加重視韓國教練的引入。
外援雖然見效快,但在游戲經驗傳遞上不一定能做好,就好比有的人自己會做題,可他不一定能給別人講明白。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可是LOL教練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他們是專門做這個事情的,他們的本事就是訓練好一支隊伍,他們的經驗傳遞效率會更高!
所以外卡賽區真正缺的,是一大批優秀的教練團隊,來幫他們嫁接主流賽區的游戲經驗,指導他們的方方面面,優化他們的各個游戲細節。外援再好終究都是要走的,而且價格也高,但外籍教練留下來的經驗不會消失,這才是真正屬于外卡賽區的東西。
就好比你去菜市場買菜,有兩家店鋪的菜都是差不多新鮮好吃的,但一家店主比另一家店主更有銷售經驗,所以他的菜就賣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