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像又流行最強卡的排名了,這不禁讓人開始想,我們常常說某張卡的強度高,究竟是什么意思?是說它的二維高嗎?還是說它的技能搭配好?另外4CD、6CD又代表了什么?最主要的,我們究竟能不能判斷某張牌強度是高還是低呢?如果你也有同樣的問題,且聽我來說道說道。首先聲明,我可不是什么R。很多高端卡片我都沒有用過,所以以下只是從理論上來研究一二,求輕噴。
大部分時候,我們說一張卡強度高,是說它能夠站場上站的久。但除此之外,我們還希望它能夠很快的殺掉對面的卡。否則你也站場上,對方也站場上,意義并不大;除非你的卡組配合,以及上卡順序都要比對方好。所以我們來看魔卡這個游戲,就和大部分牌類游戲一樣。在正常情況下(先假設CD都是一樣的),每一回合雙方各抓一張卡(手牌);然后再各上一張卡。下一回合,再重復這個過程。所以我們的目標就是,讓自己的卡把正對面的卡打死;當下一回合,雙方各再上一張卡的時候就會有卡差,可以來打臉或者配合起來2殺1。所以,我們可以引進“回合差”這個概念,來考量每一張卡的強度:
(標準)回合差 = (一張卡)平均站場的回合數 - 平均殺死對面卡的回合數,如果任何一方能累計拿到10個回合差,那么估計對方不是臉腫了,就是卡沒了,那就表示贏了呀。那么怎么計算這兩個平均數呢,我們可以考慮引入一個標準化的模型來模擬。
1. 對面的標準卡牌 -- 二維 ATK1000/HP2000; 4CD;對方擁有脫困/免疫的概率50%; 法傷免疫的概率50%; 對方不動的概率50%
(相當于對手10張卡,算上暴擊/戰意什么,平均一下一次物理攻擊1000;血量2000;有一半的卡有免疫/脫困/不動等等)
2. 輸出環境 -- 自己卡被控(冰/雷/封印/陷阱/迷魂等)的概率50% (假設沒有脫困/免疫);其中法控(冰/雷)的概率35%;每回合對方有可能造成200法傷(只有 當卡戰場回合超過5回合時才考慮這個法傷,因為自己站場時間越長,對方卡越多,那么有法術傷害的可能也更大。)
3. 計算方法
(一張卡)平均站場的回合數 = 該卡血/1000 + 防守技能(冰甲/閃避/格擋等)修正
(一張卡)平均殺死對方卡的回合數 = 2000/該卡攻擊 + 進攻技能(暴擊/戰意/法傷等)修正 + 被控回合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