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0 10:20:49來源:GameRes游資網編輯:誠
按照國內某些廠商宣傳的下限,我有預感36D游戲遲早會出現。如果不是今天刷知乎,我大概都快要忘記了那段被各種D所支配的日子。在某個時點,國內的游戲公司特別喜歡給自己的游戲加上個“XXD”的設定,仿佛“D”前面的數字就是戰斗力,比人多一D就能在市場上多占個一席之地。
而在手游盛行的這幾年,被狂熱追捧的D仿佛就像上世紀美國流行的“流線型”一樣,和“過氣端游”們一同被掃進了人們腦海中的回收站。
現在手游打起廣告來,比它們的端游老前輩要夸張太多——今天“古龍復活親自監制”,明天“外國人都玩瘋了,終于登陸中國區”,動不動“X年砸了X個億”,時不時“X鯤進化失敗竟成XX”。
因為當今手游廣告都在夸張,時間長了難免審美疲勞,反倒是這條卡牌手游看似樸素實則華麗的“4D”的宣傳,喚起了十幾年前對著“方盒子”顯示器的回憶,讓我有點沖動點下 載來一探究竟。
那感覺就像一個快四十歲的中年肥胖禿頂油膩男人,忽然發現了一款叫“貪玩藍月”的頁游,并在里面見到了曾經不胖不禿風華正茂18歲自己登上過的“沙城”。
當然,最后我還是沒有去下 載,因為我最終從游戲介紹中發現,這個4D是“4D粒子渲染”這樣的一種技術(游戲中真有沒有還另說),而并非十幾年前,各種端游神乎其神的各種“D”。
但是它確實成功讓我想起了曾經在端游時代,被各種“D”所支配的恐懼。
被“D”支配的恐懼
相信每一個有個十年網游經驗的人,都知道有那么一個時段——也不知道是誰先開的頭,各家網游打廣告的時候除了宣傳自家游戲永遠免費之外,都要在前面掛上個XXD。
今天“2.5D魔幻巨制”,今天“4D國民網游”,在往后什么5D,6D一股腦的往外出,但是當真正去玩這些游戲的時候,就發現基本上都是鉆了廣告法的空子,什么“6D代表六種玩法”的說辭比比皆是,“最終解釋權”玩的溜的很。
這里面比較有名的就是完美世界當年推出的《神魔大陸》,口號用上了當時最時髦的“4D”,也以此成功吸到了一大波玩家的關注。不過等玩家真的玩到游戲,就會發現這游戲宣傳的4D并非他們理解中的4D,D并非是“Dimensions”,而是中文“點”的縮寫。“4D”就是“4點”。
4D=4點——【畫面美一點】【創新多一點】【功能好一點】【門檻低一點】
神魔大陸官 網對于4D的宣傳
當然這里把“2.5D”跟這一群掛羊頭賣狗的放在一起還是有點不公平的,2.5D作為一種圖像處理方式,在當時的端游世界中,可是有著實打實的戰斗力的。
2.5D就是大家俗稱的“偽3D”,將這樣的技術應用到游戲畫面中,會讓游戲畫面看上去很立體。在一票2D端游的大海,2.5D游戲可是實打實的“能打”,別看就多了0.5D,戰斗力可是成幾何級增長。
在那個奧運年,網吧幾乎被一水的2.5D網游占領。
當年天津的網吧,幾乎被這款2.5D網游血洗
比起2D游戲,多了“0.5D”的2.5D游戲畫面更加立體,戰斗場面更加逼真,帶入感更強。
而對于同樣立體的3D競品,2.5D就占了少0.5D的便宜,立體圖像顯現更快,計算量更低,對于配置的要求也就更低。
在那個網吧配置集體“捉雞”的年代,2.5D可以說是腳踢2D,拳打3D的存在。
當然,說到底,這東西還是2D。
D恐懼的罪魁禍首
中國的廠商向來都是十分保守的,以風險為首的種種原因讓他們做產品的時候畏首畏尾。一切都要按照現成的模式來,什么火抄什么,最后產品上線甚至看不到一絲一毫的創意所在。
當然這樣穩扎穩打也并無不妥,畢竟帶著“玩家思維”想著“我就是要做個好玩的游戲”的創業游戲公司的尸骨堆的太多,先生存后創新的路線要比較實際。
但是一旦到了宣傳階段,這些游戲公司又仿佛“喬布斯附體”,整天要“顛覆這個革新那個”,每條文案都寫的極富創意,言語間充滿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冒險精神。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2.5D網游取得的成功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這些人口中的素材,因果倒置之后,自然得出了D的數量約等于市場戰斗力的神奇公式,并在之后的整個端游時代發揚光大。
但是這個頭其實是日本人起的。
當年大名鼎鼎的SE中國忽然推出了一款“4D網游”,對于當時的中國游戲市場來說,這個消息無異于一枚重磅炸彈。
很快,這款游戲就吸引到了無數玩家和從業者的關注,因為大家都想弄明白這個橫空出世的“4D”究竟是個什么東西。
結果等游戲開測之后,大家猜發現,這個牛氣哄哄的“4D”就是在以往3D的基礎上加上了一條“時間”系統。具體表現在游戲內,就是玩家創建的人物會慢慢的變老。
直到現在,這樣的系統仍然能夠算的上“新穎”,但是具體的問題是,這樣的系統在網游中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但這個問題還沒得到回答,SE所帶起來的壞頭就像種子一樣在神州大地上生根發芽,頓時4D,5D網游頻出,頗有“D少了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的趨勢。
可能SE當時并沒想那么多,只是忽然有個“Big Idea”想要掏出來嚇大家一跳,結果卻讓中國玩家被“D”恐懼支配了好幾年。
結語:
實際上,當時被引發的“D風潮”是端游發展步入瓶頸,同質化趨勢嚴重,增長乏力的表現。在那時,廠商不得不想出一堆噱頭十足的宣傳語,來讓自己的產品從慘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在商業社會的發展中,這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也由此催生了廣告學和公共關系學等多個邊緣學科。手游將“D”再度擺上廣告語,可能意味著手游也到了那個階段,但可能手游早就到了那個階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