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游戲狗新聞>行業觀點

          google在GDC上推出Stadia云游戲服務 關于云游戲的思考

          2019-04-07 08:41:55來源:GamwRes游資網編輯:誠

          近期google在GDC上正式宣布推出Stadia云游戲服務引起熱議 大家的看法各不相同 我把自己看到和想到的東西分享下:

          云游戲其實并不是什么新東西啦:很多年前Onlive就在E3上重磅首推過這個概念。Sony PS Play Now也推出好幾年了,當年他們擔心Onlive顛覆他們的游戲機硬件業務,收購了Onlive的競爭對手,推出了這項服務,但是為了不影響自己現有的硬件業務,一直都不支持PS4的游戲,只有老游戲,而且又貴又難用,基本上一直處于僵尸狀態。這次goolge推出云游戲服務的同時,微軟也馬上推出了類似服務Project xCloud,蘋果也有了Apple Arcade,騰訊也宣布了他們的云游戲計劃,看來這回大家把云游戲都搬出來要大干一場了。

          為啥這些大廠每次都要扎堆兒干同樣的事呢?其實這跟商業社會被驗證了無數次的一個規律有關,我自己總結下來是這樣的:按大類分這世界上有兩類公司,平臺類和內容類。平臺公司有自有用戶,內容靠大量內容廠商自己放上來,商業模式主要靠收過路通道費或廣告費;內容公司靠生產和銷售內容賺錢,依靠平臺公司觸達用戶,需要交給平臺公司通道費或廣告費。其實還有一類是中間商或發行商,但他們也是給平臺公司提供內容的,自己不擁有平臺,所以我把他們也歸為內容公司。平臺類廠商的商業模式決定了它的性質是:投入極大,形成壟斷之后壁壘極高,可以躺著睡大覺賺錢,但沒有壟斷之前競爭是慘烈的,要你死才能我活,所以要趕早。平臺類公司面臨的另一個壞處是:強者的詛咒。往往壟斷狀態下容易滋生傲嬌,不思進取,官僚作風,效率低下,不重視創新,看不起新東西,結果往往反而容易在新的顛覆性技術從旁路殺出來的時候被瞬間意外秒殺。所謂“長大不易,死的卻很快”。而內容公司相比之下,往往是反著的:突然變得很大經常是個意外,命卻很長,往往死的很慢。我們經常說的“黑馬經濟”這個詞往往最多被用在內容類的公司上,因為內容多依靠創新,很難找到一個成功模式不停的復制,很多時候就是為了創新而創新,成功了連自己都不知道是為什么,但是一旦一個東西火了,就有機會成為一個大IP,而IP是個了不起的好東西,這是內容公司的寶貝,只要抓住一個成名的好IP,不斷擦拭打亮,往往不需要黑馬性質的創新,而只是修修補補,增加一些微小安全的創新,即可延長期壽命,達到長期賺錢的目的。IP更了不起的性質是:自帶壁壘,不用像平臺公司那樣處心積慮的防范入侵者,也不會那么容易被新技術所顛覆,小而美。

          當然,實際上世上有很多公司是mixed,有些內容公司摸到了一些創造好內容的規律,甚至可能是系統性的快速抄襲別人的創意,并通過程式化的市場推廣策略,批量復制成功,從而把內容公司做出平臺的感覺,好萊塢的電影公司們和全球所有比較大的游戲開發公司多數都有一些開發設計產品內容的套路,誰也不甘心完全靠運氣賭輸贏,活在平臺公司的陰影下。迪斯尼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他們從做內容開始起步,先精心維護自己的爆款IP,利用IP授權擴大戰果,進化到成功收購電視頻道等平臺公司,最厲害的是進軍到迪斯尼樂園這種業態,這幾乎是當今世界線下平臺類商業模式的巔峰,跟IP內容完美結合,既擁有平臺持續觸達用戶的屬性,又通過超長時間頂級的線下刺激加強了用戶對IP的認知和記憶,比電影還厲害的形式,能夠輔助把一個IP深深的植入用戶腦海深處,尤其是那些新一代的孩子,他們可能并沒有從小看到米老鼠這些老IP,但他們能在迪斯尼樂園里對它們建立印象,他們付錢讓你幫他們洗腦,還有什么商業模式比這個更厲害的呢?

          反過來看平臺公司,他們多數也不甘于只做平臺,自己也會做一些內容,在游戲行業我們常用的term把這種平臺自己做的內容叫“第一方”游戲,比如微軟的Halo、Forza,Sony的戰神、神秘海域等,Steam自己也有Dota2、CS等,這些往往不出意外的全都排在平臺銷量排行榜最前面,當然啦,親兒子嘛,拿到的資源最多,又有最多平臺數據支持,沒理由不賺最多啊。蘋果、google現在是沒自己做游戲,估計是想讓所有內容廠商感到公平和安全吧?他們如果要做,肯定也不會差啦。但是云游戲來了,goolge也來插一腳了,聽到沒?他們明確說要做“第一方”游戲了!蘋果其實從這次Arcade推出開始,也開始提第一方游戲了。區別在哪里呢?為啥手游時代他們不提自己做游戲,現在搞云游戲的時候就都要宣揚第一方或第二方(獨代)游戲了呢?我個人是這樣認為的:手游開發商多,游戲小,用戶不是很忠誠,生命周期短,讓一大堆內容廠商自己競爭去就好了,平臺公司不如自己坐收漁翁之利就好啦,可是到了云游戲時代,不用考慮屏幕太小,計算速度不夠等問題,隨便有個電視或Pad就能享受最高端的游戲了,老百姓的胃口肯定馬上就被拉起來了,普通質量的手游就不夠了,而市場上能開發高質量游戲的廠商都是大廠,實力都很雄厚,全世界也沒幾家,每年能做出來的大作就有限,每家都不甘心被平臺廠控制,他們往往喜歡周旋于幾家平臺商之間,借助平臺商之間的競爭坐收漁翁之利,面對這樣的內容商強勢的寡頭格局,除非你能一家獨大,所有人非用你的平臺不可,沒得選,必須跪你,否則就算只有一家競爭對手,你也難完全硬氣的起來。我原來問過微軟索尼的人,為什么明明數字下載的銷售模式已經非常成熟,你們還要堅持給GamesStop這種線下店供光盤呢?答案就是:每次我們數字下載的比例一升高,GameStop就會給我們打電話要挾我們,如果不控制數字下載,他們就好更改他們線下店的布置,把更多的空間用來展示另一家的獨家游戲,我們的銷量就會大降,在他們左右逢源的威脅下,我們從來都沒辦法徹底放棄線下銷售。同理,大廠也可以用大IP的大作威脅微軟索尼,讓他們給予各種支持,否則他們就倒向他的競爭對手,給對方做獨家游戲,或者先在對方平臺上發售。這種情況下,平臺為了多拉用戶,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出錢開發或買斷一些獨家的頂級大作,確保玩家為了玩這個游戲不惜買一臺我們家的游戲機,有時候為了某一款大作能在自己的平臺上先發6個月,他們都可能愿意出上幾千萬美金的代價。

          咱把話題拉回來談云游戲,幾個可以預測的趨勢就能總結出來了:

          1.平臺競爭會加劇。現在很明顯這個領域一下子進來這么多大佬往平臺方向發力,看樣子已經絕不可能一家獨大了,絕不會像PC領域steam一家獨霸十余年,也不會像console領域,雙雄爭霸數十年,未來這個領域會是長期的多寡頭競和狀態。

          2.高端大作內容吃香。因為云游戲來了,大家肯定更多要的是高端大作,不是小品游戲,能生產這種品質游戲的大廠有限,所以料定每家平臺商都要努力簽獨家大作,投資收購好的大廠做的大作,物以希為貴,價格肯定水漲船高,好產品一定可以叫上好價錢。其實這一直是高端游戲市場的長期規律,堅持做好游戲,高成本大制作的高質量游戲永遠都是長期創造價值的王道。任他平臺風云變幻,我自以不變應萬變!

          3.中小手機內容廠商壓力將更大。同樣的原因,用戶很容易就能玩到到大上的游戲了,為什么還要玩只做質量一般的小游戲呢?純休閑類的用戶隨便玩玩另當別論,很喜歡游戲的中重度用戶會放棄普通質量的手游,也會慢慢不滿足僅僅用手機作為顯示設備。云游戲的興起會更快的推進一部分中重度手游用戶轉向更大的屏幕和更高端的游戲,轉向用專業游戲手柄,而不是觸屏操作。我一直說手游僅僅是一大波風潮而已,早晚會回冷,而用戶最終會轉向大屏幕,云游戲的興起會加快這個過程。

          4.傳統大屏幕游戲內容廠商也有危機。傳統歐美日本的游戲大廠先別高興得太早,云游戲興起之后,游戲行業將變得更像現在Netflix或愛奇藝的商業模式了,很有可能造成開發商和平臺商雙輸,很可能到最后忙活半天的結果就是:所有人都賺的更少了。Netflix顯然是個標準的平臺公司,但因為他們所處的行業都是依靠大制作的大屏幕內容,更像高端游戲,而不是一般人都能做的普通手游,而且他們又不是一家通吃的唯一平臺,HBO,Amazon,Hulu,Disney全都虎視眈眈呢,所以他們必須自己做“第一方”游戲,也就是自制劇,而且他們還得玩兒命做,一刻不能停,成本越標越高,現在搞得每年要投超過100億美金下去,最后幾乎每一個美國家庭都訂閱了他們家的包月服務,仍然不能平衡他的成本,持續巨虧,看不到頭都。相比之下抖音就好很多,因為他們家都是短視頻,用戶自己就能做,所以他們自己對內容的投入可以控制在有限范圍,這種平臺就容易盈利。現在的微軟索尼這種游戲機平臺,其實就生活在類似的困境當中,別看他們表面光鮮亮麗,其實打掉牙吞進肚子里,微軟為了做xbox跟索尼打,他的游戲機部門其實常年虧損,連他們第一方游戲賣的錢都抵不回來,索尼好點有限,靠第一方游戲能掙回來一點利潤,單看硬件還是虧的。云游戲平臺商未來的投入不但不會少,還會多得多,因為他們不僅要加上不低于現在這些視頻平臺花費的超級大帶寬的網絡服務器成本,還要自己吞下所有游戲機的硬件成本。提前沒有云游戲的時候,至少老百姓自己花錢買游戲機,游戲機就算不賺錢,也可以把成本勉強掙回來,云游戲可不是了,老百姓不買硬件了,頂多買個手柄,花錢買個訂閱而已,一個月付費應該不會超過一臺游戲機的十分之一(更貴誰愿意啊?)云游戲平臺商雖然不用為每個用戶負擔一臺游戲機錢,只需要備出來最高同時在線數量的硬件資源即可,而且因為高度集成的原因,可以把每臺硬件的成本大幅降低,但畢竟是多了一個很大的成本負擔啊。再加上更多的競爭對手,估計大家要抱在一起賠很多年了,呵呵。Netflix、Amazon Video、愛奇藝、優酷還沒看到頭呢,這幫人能更快嗎?再來看看內容大廠們,為什么你們也別高興呢?老百姓現在都去云游戲平臺上買訂閱了,肯定都希望不要再花60美金full price買游戲了吧?我們已經把錢都交給云平臺了,本來我們用來買游戲錢你們找平臺廠要去,對吧?我應該想玩哪個游戲應該一點都能玩,不下載不單交錢的,這是你們云游戲一直這么告訴我們的呀!可是平臺商怎么給內容商分錢呢?不可能每有一個用戶打開你們家游戲你就給人家幾十美金吧?那你不是要賠死了。我覺得平臺商肯定要跟內容商說:我按老百姓玩你們家游戲的時長給你分我的訂閱費。就像現在的視頻平臺類似,按照老百姓看你的視頻的view數量,換算成我的廣告收入,按比例給你分錢,對吧?可是這樣聽上去合理的分配方法,背后其實隱含了一個非常可怕的危機:現在有很多玩家其實雖然花錢買了游戲,但并沒有時間真的玩的,很多人就放在那里落灰而已,僅僅滿足了自己的奇怪收集癖,或者更多是玩了一兩個小時就扔了,對吧?我不知道具體這個比例占到這些大廠每年收入多少百分比,但我相信一定不低的,甚至可能將近一半吧?這筆錢你將來找誰收去呢?你說我自己賣,我不放到你們云平臺上,開玩笑呢吧?老百姓到時候連游戲機都沒有了,你賣給誰去啊?細思極恐... 作為平臺商,他們肯定要學Netflix,自己投錢做游戲,高端游戲開發者就像現在的那些網劇制作團隊一樣,肯定還能有飯吃,也能有一點錢可賺吧,但是傳統大廠的的日子就未必好過了,你們的活兒都被平臺商干了,利潤空間也都被擠沒啦。所以我覺得云游戲可能造成大家一起輸,這就是我的邏輯。

          5.高端免費網游立于不敗之地!(看到這里終于發現這是我宣傳自己家的槍稿啦,sorry,sorry)確實嘛,我們既是高大上游戲,又免費,進可攻退可守,你怎么跟我分錢都可以,像現在一樣,按照我道具收入的10-30%收渠道費肯定沒問題啦(Discord已經降到10%,Epic降到12%,Steam對累計收入超過5000萬美金的游戲降到20%),你的訂閱費里按時長再分我一些當然更好啦,我還增加收入呢,因為我完全沒有傳統大廠的包袱啊!要論游戲時長,有哪款單機游戲敢跟網游比呢?

          6.網游設計徹底升級。云游戲對網絡游戲設計有巨大幫助作用,因為所有的計算設備都集中在云斷了,用戶和用戶之間的交互全都可以在毫無延遲的服務端直接完成了,用戶端只能傳輸控制指令,從而徹底杜絕了網絡延遲和作弊,還有就是對于大型多人網游來說,同屏顯示角色數量總是被客戶端渲染能力或網絡數據傳輸帶寬所限,大型戰爭的設計受到極大的限制。云游戲有機會將這幾個頑疾從根本上解決,網絡游戲設計被徹底釋放,我預測網游的體驗將會登上一個大臺階!我可以反過來給平臺商多交錢,為他們提供的云服務交服務費,讓他們專門支持我們做的更好!

          7.云游戲要真的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幾個原因:

          -傳統商業模式的慣性仍然很大。當時記得Onlive發布的時候,Gamestop的股價應聲暴跌30%,大家都覺得線下賣光盤的生意肯定徹底完蛋了,其實不用云游戲,steam就已經靠digital銷售的模式顛覆線下physical的模式了,現在Gamestop已經掙扎在破產與賣掉的邊緣了。隨著網絡的普及,Digital替代Physical是必然趨勢不用說,可是我們也不應該忘記,從寬帶普及直到現在已有十余年之久了,歐美主流市場仍有將近一半的console游戲銷售來自線下!老百姓很長時間可能還是比較喜歡把一個東西買回家,看得見摸得著,才覺得自己擁有了這東西,就算是digital下載的,也希望看到在自己的catalog里有這款游戲,以后想什么時候拿出來玩都可以,不用擔心過期了就玩不了了,或者要再多花錢訂閱包月服務才能繼續用,這種慣性可能還會延續很久,未必云游戲能快速改變用戶習慣。

          -現在的網絡環境太復雜,不是每家都光線入戶,很多家里寬帶的情況經常帶寬實際上很窄或不穩定,一個樓里用的人多了就卡了。家里wifi隔一堵墻就變成兩個世界了,都是常有的事,用現存的寬帶很難保證網絡質量能夠支持云游戲。google可以說我在服務端提供的網絡質量都非常好,但你無法保證每個用戶端的網絡質量都很穩定,但是用戶玩的不爽就會抱怨你google,不會認為是他自己的問題。

          -5G來了理論上可能可以解決網絡的問題,但估計很長一段時間內,電信運營商為了收回建設成本和牌照成本,收費肯定不會便宜,用戶不但需要支付5g網絡流量資費,還要先買5g設備才行,3G/4G的價格這么多年還都沒降到位呢,5G能那么快嗎?

          -核心玩家對游戲要求高,可能并不在意買一個游戲機放在家里,能確保游戲質量,也不用每月交云服務的錢,玩什么游戲就買什么游戲,不玩的就不買,自由。而休閑玩家既然是休閑玩家,可能根本不會舍得給游戲交錢,甚至根本懶得去買個手柄,那樣他們也得不到什么太好的體驗,隨便看看可以,真持續交錢買訂閱可能夠嗆。現在很多人對待視頻網站就這樣的,有一部好劇在愛奇藝上獨播,就臨時買一個月的愛奇藝包月,下個月馬上退訂,下次有個好劇在騰訊視頻獨播,再臨時買個騰訊視頻的vip,看完再退訂,有幾個人舍得在多個視頻平臺同時保持連續包月呢?

          相關新聞
          ?游戲狗 Gamedog.cn 北京手游天下數字娛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安全百店 ANVA自律組
          游戲狗微信關注游戲狗訂閱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7777奇米影视| 久久久久国产综合AV天堂| 精品久久久久国产免费|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 jizz国产在线观看| 日本三级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 2021果冻传媒剧情在线观看| 小妇人电影中文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看| 欧美激欧美啪啪片sm| 午夜影院小视频| 香蕉视频网页版| 国产精品国产国产aⅴ| r18bl各种play高h|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五十路百度| 亚洲av永久综合在线观看尤物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 男人一进一出桶女人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免费观在线| 欧美高清一区二区三| 国内最真实的XXXX人伦| 一级二级三级黄色片| 日本免费www| 五月天婷婷丁香| 欧美成人午夜免费完成| 人人爽天天爽夜夜爽曰|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五月婷婷丁香网| 国产精品蜜芽tv在线观看| a毛片成人免费全部播放|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aaaaa |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真实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18禁美女裸体网站无遮挡|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电影院|